为何慈禧死后一年才下葬?出殡当日,送葬队伍真的是臭气熏天吗?

墓地1142020-03-02 13:46:40殡葬 殡仪 葬礼

慈禧,大清晚期的实际统治者,中国除武则天之外的另一个绝无仅有的,长期当政的掌权者。
1908年11月15日,这位垂帘听政了几十年的女人,在光绪帝驾崩的第二天下午,也跟着离开了人世,终年74岁(光绪帝终年仅38岁)。
慈禧的离世,是大清王朝的一件大事。按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,人走完一生,要体面地和这个世界告别,对慈禧来说,更是如此。
然而,慈禧去世后,遗体却被停尸了1年未葬,这又是为何?
有人推测,大概是被人恨之入骨吧,所以死了也要注定遭此“劫难”。其实,不然。
慈禧被停尸1年,大体有以下几点原因:
一、儒道思想影响,中国丧葬格外强调陵墓“宝地”
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,中国人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丧葬文化和礼仪。
在中国,无论是帝王将相,还是布衣平民,都对死有着一种天然的敬重,强调“死得其所”、入土为安。
在民间,亲人去世后,人们会为其选一块墓地作为“阴间”的安置。而在皇室,掌权者更为重视自己死后安葬的场所,生前便早早为自己选好万年宝地。比如中国第一个称霸天下,当皇称帝的统治者——秦始皇,就为自己修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陵墓(骊山陵),这陵墓足足修了30多年,到他死了都还没修完。
秦始皇骊山陵工程
慈禧,作为一个极为讲究和奢侈的人,和秦始皇完全是同一路人,甚至比秦始皇更过之而无不及。
同治五年,咸丰帝的定陵竣工。按照清朝的制度,慈禧和慈安两位皇后的陵墓,只能依建在咸丰帝定陵附近,且仅能建一座,这也就意味着两个皇后的棺木,需要并排安置在同一个陵内。
然而,慈禧听到后哪能同意,十分恼怒质问:“哪个陵里葬两个太后?”
没办法,监工修建大臣只能重新调整修建。思来想去,便仿照了双妃同寝的样式,重建。不过,即便如此,仍被慈禧训斥:“我们两人是太妃吗,配不上一人建一个陵吗?”
来回折腾了几次,最后,大臣只能打破陵制,按慈禧的心意,修成了双陵。
当年,单单是慈禧的陵墓修建,就耗尽了无数的人力、财力和物力,直到1908年l0月18日,也就是慈禧去世的前第4天,陵墓才修建完成。
修建完成之后,还需要完善各个细节,慈禧死时为北京的冬季,需要等待开春才能动土,这就导致了时间的再次延迟。
另外,慈禧是个讲究之人,当年发动辛酉政变,也要挑个黄道吉日才进京。进个城都如此,下葬这么大的事儿,也就更不用说。
慈禧出行
二、高规格、高标准葬礼,时间准备长
慈禧生前虽然干过不少“惊天地泣鬼神”之事,有过不光彩,有过非议,但是在那个年代,她的一生算是个传奇和励志:从进宫到当朝掌政48年,从一个平凡的女子走到了太皇太后的级别,不管怎样,她都是大清的绝对权威,直至死后仍是如此,而非失语者。这点从她长达二十几个字的徽号(“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”)中就可以看出。
注:慈禧的徽号,是清朝所有太后中徽号最长的一个,这些字可谓是一字千金,曾为生前的慈禧带来了“固定收入”。相传徽号每加一个字,国库每年会多拨十万两白银下来给慈禧,这放在今天,可以视为国家给高级人才的政府特殊津贴福利。
因为拥有极高的权利和威严,对于她的葬礼,也自然要按高规格、高标准举行。既然是高标准,其丧葬事务和礼仪就显得更为繁复。再者,慈禧生性奢华,凡事强调皇家奢华排场,因此需要给其准备的陪葬品等也奇多,因为所需的时间准备也自然不会少。
在这顺道一提,慈禧的陪葬品,可谓琳琅满目。
根据慈禧的心腹太监李莲英所回忆:
慈禧入棺前,尸体上盖了一条织金的陀尼经被,明黄缎底,捻金织成;棺底铺了三层的金丝串珠锦褥,另外还有一层的珍珠,厚七寸,下面铺满了大小珍珠上万多粒,红光宝石85块,白玉200多块;上面铺有珍珠2000多粒,头戴珍珠凤冠,口中含夜明珠,冠上最大一颗珍珠大如鸡卵,价值高达1000万两白银
另外,遗体周边所陪葬的大珍宝物件,也是不计其数、价值不菲,如翡翠西瓜、祖母绿宝石、翠玉佛等,每个都价格连城。
而这些,要收集整理起来,都需要花费时间。
三、时间先后顺序
前面提及,光绪在慈禧去世的前一天离开人世,虽然说这位皇室成员一生没有多大的建树,但毕竟是皇室,其高贵的出身决定了他的葬礼也不能马虎草率。因为在慈禧之前撒手人寰,为此按礼节来说,应葬在慈禧之前,这也就意味着慈禧的葬礼只能往后推。
所以,综上以上种种原因,慈禧葬礼最终被推迟了1年。
话说,这推迟1年下葬还不是最令人吃惊的,坊间传闻,这位拥有至高皇权的女“皇帝”,在出殡当天,臭气熏天。
那么,事实果真如此吗?
1908年,慈禧离开人世的当天下午4时,遗体被从西苑仪銮殿抬出,次日早上8时,一大清早,遗体就被殓入棺内。自此,时隔一年,也就是1909年,被葬入菩陀峪定东陵地宫。
从时间来看,慈禧死后一年,遗体才被安葬,按理来说,应该早已发臭。不过,据考究分析,慈禧死后,其尸体其实并没有发臭腐烂。
总结来说,大体原因有几点:
其一,慈禧死于痢疾疾病,在病逝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,慈禧饱受腹泻之苦,反复拉肚子,身体严重耗损,体内水分大量流失。
其二,慈禧的遗体被较好地保存着。据传,当时她的贴身太监,也就是李莲英,曾每天给她的遗体用上等的香料进行熏香。因为遗体长期被以冷冻、防腐等方式保存着,所以几乎没有腐烂,只是干了。
这点,也可以从孙殿英盗墓中略窥一二。
网络配图
其三,慈禧出殡时,正处于北京的秋冬季,气温相当较低,且加之遗体置于金丝楠棺木中,被密封处理……
所以,种种因素,慈禧尸体并未发臭。
那么,慈禧出殡当天,臭气熏天从何而来?
回顾慈禧的葬礼,可以用两个词形容:震撼人心,轰动全国,以至于老外看了,都惊乎诧异不已。
当年,送葬队伍浩浩荡荡,光被征用的马车、牛车就多达几千辆,其送葬的人数更是不计其数。除了中国人,还有外国佬,端匾举牌的、抬棺拉车的,扛枪护卫的……其阵仗队形,堪比大阅兵。
另外,将慈禧棺木从紫禁城抬到定东陵,并非只是一天半天时间而已,而是走了整整五天。
人多、牲畜多、路途遥远,可以想象,当时的场面有多壮观,多“鱼龙混杂”。当时,虽然天气不热,但是时间行走,人会出汗,且加上牲畜多,这一路上拉屎、拉尿的,也在所难免,为此要说臭气熏天也不足为奇。
此外,众所周知,慈禧对吃格外讲究,生前每次顿饭,都要上上百道菜。慈禧去世后,隆裕太后为了表孝心,准备了一桌满汉全席当送行饭。而送葬队伍走了好几天,食物也就自然变质、腐败了,其酸臭味不言而喻。
再者,我们都知道,慈禧给后人留下的名声并不好,为此要说民间百姓以“臭气熏天”来暗指慈禧死后“遗臭万年”也极有可能。
总而言之,慈禧是个传奇,其人生也是一个传奇。都说盖棺而论,慈禧,功过是非,已成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……
优惠服务

24小时客服热线

13520620255

在线咨询
电话订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