寿衣的起源及意义,寿衣可不可以提前买?

墓地1142020-02-03 23:03:20寿衣

  旧时,老人生前就要做好死后穿的衣服,俗称“寿衣”,取其健康长寿之意。旧时期的老人们,万般节俭也要给自己准备一套像样的寿衣、寿材,老人们很重视自己的寿衣、寿材(棺材),六十岁左右的老人就开始考虑这些问题,互相之间还要交流讨论。那么做寿衣为什么要提前呢?原来是有很多讲究的。沈阳陵园网小编为您讲解。

  寿衣,是一个人忙碌了一生最后穿着“带走”的衣冠,为的是体面的走,不让世人说儿女不孝,还可以使丧事到来时不慌张。据说,到了阴间像样的穿戴也不受小鬼欺侮。

  同样,寿衣是很有讲究的。从里到外、从头到脚,每件衣服的样式都有说道,而且要把一年四季的都备齐。寿衣准备好后,老人们每年都会把寿衣拿出来晾晒,接触阳气。寿材的材质、油漆的遍数,则是关注的重点。“某某的寿材已经油漆了几十遍了”,是老人们很热衷、羡慕的话题。

  石家庄民间有这样一个关于寿衣的传说:满族入关后,于顺治元年(1644)厉行改冠易服的法令,有些乡间百姓,因不知法令,偶尔穿着明代的服装进城,大多数被剥得精光,险以保全姓名为幸。满清政府通过武力,强制实行满族服饰,尽管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对这种大规模的改冠易服难以接受,但毕竟是大势所趋,况且有严厉的法律制约,所以也就渐渐的习惯了这种满族的装束。因为满清初年的剃发易服,汉装和少数民族被迫改穿满族的服装(唐装马褂)。久而久之满族的唐装马褂也逐步扩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,成为现代寿衣的标准形式。

  有孝心的子女,往往选择在闰月年为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早早准备好寿衣、寿材(棺材),为老人增寿。而寿衣是否准备齐全,不仅是老人们所关心的,也是子女们孝心的表现。

  因此,只要有条件,寿衣、寿材是要及早着手准备的,才能备齐、备好。传统习俗认为,为老人提前做寿衣,可以为其添福增寿。寿衣要赶在闰年做,因为闰年比平年多一个月,也就是这多出来的一个月,被人们认为可以为老人添福增寿。虽然这只是人们的传统观念,但却表达了儿女希望父母健康长寿的朴实愿望。而闰月年,因为比普通年份的十二个月多了一个月,“天增岁月人增寿”是很多地方说法中的共识,所以在闰月年里准备的寿衣、寿材,祈福延年的效果更为显著。

  往生学说:寿衣乃是往生后谒见老祖宗的礼服,它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孝意和企盼,因此能为长者增寿,为儿孙增福,使人心态祥和,日夜安宁,生活平安。人在世的时候需要尊严,过世时更需要尊严,那么过世的亲人穿着带走的这套衣冠显得尤其重要。因其重要,才更应由我们亲自为亲人挑选。亲自为亲人挑选寿服,体现了对亲人一生劳碌的肯定与孝敬,体现了对亲人的感恩之心,更是对先祖的尊重。

优惠服务

24小时客服热线

13520620255

在线咨询
电话订购